“能见度”如何测准?这个神器,90%的气象人不知道!
近年来,随着雾和霾备受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尤其是对大气能见度的监测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用来观测能见度的仪器是否精准、正确,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是否真实、可靠。这一点,恰恰容易被人们忽略——
正如,我们在配眼镜验光时,可以用机器校准镜片度数。但是,机器能不能看得清,你也许从来没有怀疑过。
那么,能见度仪器准不准
要如何判断呢?
2016年,国家气象计量站能见度计量检测实验室落户中国气象局上海物资管理处。
近日,该实验室通过了来自计量、铁路、民航和气象等相关领域专家的论证,成为国内首家能见度检测与标校业务实验室。
气象部门将依托该实验室建立前向散射能见度仪计量保障业务,实现能见度观测质量管理,提高能见度监测准确性。在这里,光学观测仪器将受到严格的检验。
何为方舱?
方舱
这个20米长的密封方舱就是用来检验能见度观测仪等光感仪器的地方,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试验舱体。在方舱内,水颗粒物生成装置和空气净化机组开始工作,制造出大雾弥漫的环境。试验人员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得出检测结论,决定待检的能见度仪能否“上岗”。
能见度环境模拟试验方舱
尺寸: 20米×3.5米×3米
能见度模拟范围: 10米至30千米
雾滴谱参数: 集中在5-30微米范围内
均匀性:同一水平面上的能见度不均匀性小于3%
方舱如何“工作”?
01
改变能见度
100米能见度和10米左右的能见度对比
方舱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改变能见度,可模拟的能见度范围低至10米以下,高达30千米以上。
通过水颗粒制造大雾弥漫的环境只是第一步,未来方舱能够做的试验项目更多,比如在水颗粒中加入气溶胶颗粒,模拟雾-霾天气环境,以检验光学仪器受污染物的影响程度及其在雾-霾环境中的观测能力。
02
测量
LED白光光源的透射式能见度测量系统作为实验室测试的最高标准,测量范围为7米至10千米,测量精度达5%,是评价能见度观测仪的一把“尺子”。
03
数据处理
舱体玻璃房外面的操作平台能够操控方舱,监测试验结果。数据处理系统由采集显示软件和系统控制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采集显示软件主要功能为采集透射式能见度测量系统获取的数据,包括方舱内部温 度 、 湿 度 、 气 压 、 照 度 、 雾 粒谱、降水等环境变量。同时,采集被检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的数据,实时显示在显控台上。
系统控制软件覆盖整个能见度仪校准实验室的方舱内外,控制自动化操作。利用 24 寸大屏幕触摸界面将数量众多且操作复杂的按键、仪表整合到一起,配合虚拟化的组态效果图,使操作人员可以随时掌控整套能见度标校系统及附属仪器的运行情况 。
方舱居然还有秘密“武器”!
这个黑色的三角锥物体是吸光桶,用来吸收外界产生的干扰光波。用手电照射能够看出,它能够很好地吸收光波。
光学仪器非常精密,调试时需要稳定的环境,哪怕是周边地铁的晃动都会对其调试产生影响。
这个表面都是气孔的平台就是调试台——光学平台,它能够通过气浮保持相对平衡、稳定,确保调试过程不受外界晃动的影响。
有没有感觉很腻害?
想不想知道气象部门里更多先进设备?
关注我们!
推 荐 阅 读
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策划监制:段昊书
本文作者:孙楠
专家顾问:褚进华
微信编辑:壮实
投稿咨询:010-58993075(段老师)